欢迎您访问海南大学后勤保障部(总务后勤处)网站!
    教育现代化视角下的高校后勤“十四五”发展思考——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
    2020年11月30日 08:51

一、高校后勤当前面临的形势

(一)主要矛盾转化对后勤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后勤领域主要矛盾:师生日益增长的美好校园生活需要与后勤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高校后勤在地区之间、校际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在学校内部发展也不平衡不充分,优质服务供给仍然不足,全方位保障能力仍需强化,育人功能仍待进一步彰显。

高校后勤实体的工作重点就是不断满足广大师生日益增长的对教学、科研更高水平的保障和对校园生活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服务需求。

(二)高等教育新一轮改革发展对后勤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就要求我国高校要进行新一轮综合改革的顶层设计。

高校发展主题是 高质量内涵发展。高校后勤要构建起与学校战略目标相适应的新型后勤保障与服务体系,以满足高校高质量内涵发展对后勤保障工作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要思考如何建设新型后勤保障体系,带动后勤的质量提升和效益提高。

(三)教育现代化对后勤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的十大战略任务:

1. 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 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

3. 推动各级教育高水平高质量普及。

4. 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

5. 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

6. 提升一流人才真培养与创新能力。

7.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8. 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

9. 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

10. 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同步实现后勤现代化。后勤现代化既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教育现代化对后勤服务保障和管理提出新要求,要求现代的后勤服务管理与之相适应。服务主体应当是公司法人化、队伍专业化;服务手段应当是设施现代化、平台智慧化;服务内容应当是管理精细化、服务人性化。

(四)高校后勤改革发展趋势对后勤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高校后勤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总体目标:到2020年,形成以“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政府宏观调控、行业规范自律、部门依法监管”为主要特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基本实现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

2019331日,教育部副部长孙尧在中国教育后勤协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对教育后勤工作五点希望:

一是加强党的领导。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后勤工作全局,把后勤服务育人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之中。

二是继续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认真总结后勤改革,固化改革经验与成果,坚持社会化改革方向,因地制宜、因校制宜推进改革,适时出台推进深化后勤改革的政策文件。

三是构建安全绿色开放的现代后勤保障体系。配合学校加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体系建设和能力建设,着力学校的安全管理,特别是食品卫生安全、消防安全,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加强绿色校园、绿色后勤建设,努力为学生提供安全、健康、绿色的生活环境和服务产品;以提高质量和效率为核心,促进建设智慧后勤,提升后勤服务的智能化、人性化的便捷化;对接高校开放办学大趋势和校园服务新需求,坚持开放办后勤,促进后勤服务资源社会范围的优化配置;加强学校后勤管理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实现精细化服务;着力建设和完善政府、专门机构、行业组织、学校各负其责、师生共同参与的监管体系。

四是大力支持教育后勤行业组织开展工作。

五是教育后勤系统结合自身特点,研究教育扶贫举措,推动贫困地区农产品进食堂。

(五)巡视巡察审计对后勤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高校后勤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执行不严格;

2. 后勤队伍建设重视不够;

3. 服务与经营关系处理不够到位;

4. 工程项目转包发包不规范;

5. 物资招标采购存在漏洞;

6. 对外拓展领域存在较大廉政风险;

7. 内部管理需进一步规范。

二、理性看待后勤组织模式多样化

(一)后勤组织模式

后勤组织模式只是后勤改革的形式,是外在表现,而不是实质,不是内涵,在众多的组织模式中也没有哪种组织模式就是改革的标准或者范本。后勤组织模式大概分为以下几种:

1. 小机关、大实体。

2. 小机关、多实体。

3. 只有机关没有实体。

4. 甲乙方重新合并成为新的后勤管理与服务部门。

(二)后勤改革关键

1. 是否实行市场化的运行机制。

2. 是否有利于减轻学校负担。

3. 是否有利于各领域、各部门、各岗位按照清晰的责权关系履行职责。

(三)做强做精后勤集团是实现后勤科学发展的永恒主题

1. 校园市场的特点。

校园市场与社会市场不同,虽然也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但更要遵循高等教育规律,体现公益性,并要承担维护学校安全稳定的责任

2. 社会企业的特点。

社会企业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管理能力,能够提供优质的服务,具备了进入高校服务市场、为高校提供后勤服务的基本条件。但社会企业不熟悉高等教育规律,不了解高校服务市场的特点,不可能准确把握高校后勤服务公益性和营利性之间的关系

3. 高校后勤社会化还没有出现比较成熟的社会市场。

正因为可供大学自主选择的市场主体不够成熟,要有一个培育的过程,所以我们更应该要保留自己的后勤队伍,把后勤集团做强做精。今后一个时期,做强做精后勤集团应该成为学校的永恒主题,是后勤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

三、浙江农林大学后勤发展战略

(一)“12345”发展战略

1. 聚焦“一个中心”:后勤工作始终要以提高服务质量和保障能力为中心。要提升后勤基本要素质量和资源配置水平,把校园服务供给体系的优化和质量的提升作为工作着力点。

2. 围绕“两个服务”:服务于学校改革发展,即要全力服务学校中心工作、重点工作和重大活动;服务于全校广大师生员工,即要积极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真诚服务教师工作生活,不断提高师生满意度。

3. 厘清“三对关系”:长远发展与眼前发展;经济属性与教育属性;自主保障与市场开放。

4. 聚力“四轮驱动”:以能本管理驱动能力资源优化配置;以质量监控驱动安全生产优质服务;以成本核算驱动规范管理高效运作;以协同创新驱动内强素质外塑形象。

5. 建设“五型后勤”:平安后勤;质量后勤;智慧后勤;文化后勤;清廉后勤。

(二)“十四五”规划

1. 浙江农林大学后勤集团将贯彻2个落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围绕3个坚持(坚持“三服务,两育人”宗旨,坚持“后而先行,勤务师生”服务理念,坚持“人本、创新、协同、融合”发展理念),遵循2个规律(教育规律、经济规律),实施1个战略(“12345”发展战略),突出4个“以”(以一流后勤建设为目标,以服务保障为根本,以提高效益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力打造与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相适应的具有农林特色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为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保驾护护航。

2. 具体目标。

1)进入“211”方阵:浙江省高校后勤第一方阵;全国农林院校后勤第一方阵。

2)实现“一个全覆盖、三个持续”:后勤服务线上线下全覆盖;服务保障规模持续扩大、经费投入持续增强、经济效益持续提高,把后勤集团基本建成现代化的高校后勤服务企业。

3)师生生活更加美好。到2025年,搭建起以需求为导向的线上线下服务“生态圈”,实现服务质量安全化、服务体验舒适化、服务项目多元化、服务手段智能化、生活方式健康化,师生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提升。师生服务满意度确保在90分以上。

4)治理体系更加完备。到2025年,形成权责明确、协同高效的管理体系,建立权力分解、相互制衡的内控机制,完善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的双重预防机制,初步构建起富有浙农林后勤特色的现代化治理体系。

5)综合实力更加强劲。服务保障规模达2.5万人以上(含对外拓展);师生服务比1:30;服务收入达20000万元以上;实现经济效益200万元以上;投入基建及改造经费3000万元以上(含引入社会资金);力争拥有3个全国高校后勤服务样板行业;

培育出3位全国高校后勤有影响力的人物。

6)人力资源更加高效。打造精干高效优质的后勤服务团队;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管理干部队伍、肯钻研善创新的工匠队伍、

保障强品质优的一线服务队伍。到2025年,建立起一支与集团发展匹配的“558”队伍结构:后勤管理干部队伍规模50人、特定领域专家5人,后勤高技能人才队伍规模50人、行业技能大师5人,后勤星级以上服务队伍规模80人,培育服务名师8人,挖掘后勤队伍新潜力。

3. 主要任务。

1)以生为本,着力提升服务保障能力。

2)创新驱动,着力培育内部管理动力。

3)统筹协同,着力挖掘队伍建设潜力。

4)开放融合,着力增强自身整体效力。

4. 构建“5+3”融合型行业体系。

1)五大传统行业:餐饮服务、公寓管理、物业服务、接待服务和商贸服务。

2)三大新兴行业:文化创意、电子商务、智慧物流。

5. 实施“腾笼换鸟”促进基础升级。

1)明厨亮灶“工程全覆盖”,建设样板型留样室1-2个,完善学生公寓区域制。

2)改造联建超市、休闲书吧、教工餐厅、1985西餐厅、农林讲堂、西径三楼西厅。

3)建好智能水电管理系统、校园照明智能控制平台。

6. 打造“一带一圈”线上线下保障机制。

1)依托学校“一库一表”,建设“智慧后勤”云服务平台,以后勤各行业服务为纽带,实行后勤服务资源共建共享。

2)将线下的后勤服务系统进行整合,全力融入“智慧后勤”云服务,打造“全自助、全人群、全覆盖、全时段”的线上后勤服务生态圈。

7. 打造综合治理示范之地。

1)推进双重预防机制建设。

2)推行“双标”治理。

3)发挥智能化安全监管平台作用。

4)探索“智”能监管。

8. 打造转型提升先行之地。

1)以校办企业改革为契机,完善与市场化相适应的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后勤管理自治水平。

2)落实数字经济建设,鼓励和支持大数据开发。

3)坚持节约化、集约化、循环化发展,积极推进节能降耗,强化资源集约利用。

9. 打造协同治理创新之地。

1)加强与学校职能部门沟通协作理顺和优化后勤管理服务关系。

2)探索政府对校园协同治理的新途径。

3)加强对外联系、交流和合作不断扩大后勤的影响力。

10.打造智慧管理前沿之地。

1)推进后勤管理智慧化建设,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推进后勤综合改革、后勤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积极作用。

2)强化信息技术在人事、财务、监督、行政等管理核心环节中的有效应用。

11. 打造文化交融传承之地。

1)完善以“和”为核心的文化理念体系,构建与学校相适应的后勤现代文化理念体系。

2)完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加强员工职业素养教育,积极开展各类先进典型先树活动。

3)做大做活后勤文化活动,做精做强后勤文化精品,做深做实后勤文化基础。

12. 完善人事制度体系。

1)以人事制度改革为核心,完善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

2)完善人事分配、干部聘用机制。

3)健全考核评价、管理监督制度。

13. 深入实施“骨干培育”计划。

1)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管理骨干培养。(2)采取纵向联动、横向交流的骨干人员流动机制。

3)到2025年,后勤管理干部队伍规模在50人左右,在特定领域的专家5人。

14. 深入实施“名工匠”计划。

1)每年选择若干个职业工程技能研修项目。

2)与职业院校签订合作协议,约定人才培养、技能竞赛、技术攻关等工作目标。

3)到2025年,后勤高技能人才队伍规模在50人左右,行来技能大师5人。

15. 深入实施“服务名师”计划。

1)面向一线基层员工举办双证制高中班,围绕文化水平、实践能力、业务知识、行业规范等内容开展培训。

2)开展评优评先、典型案例交流等活动。

3)到2025年,后勤星级员工服务队伍规模在80人左右,培育出8名服务名师。

(三)开放整合,着力增强自身整体效力

1. 构筑开放合作新格局。拓展服务链、壮大服务规模、提升服务层次;向市场复制和拓展特色和优势服务项目,提高后勤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适度开放校内后勤服务和资源,引进社会合作力量。

2. 激发内部市场新活力。构建智慧服务、智能生产等新体系;劳动密集、产能落后、风险系数高的服务项目,通过内部项目制、社会化管理等模式,激发内部活力;推进后勤服务产业优化升级,做好节水节电、节能降耗工作。

3. 开辟服务育人新路径。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和治理,营造良好氛围,突出环境育人;加强后勤过程管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渗透以德育人;加强后勤队伍建设,发挥名师工作室作用,注重示范育人。

四、新时代后勤人的担当作为

(一)做矢志前行的“逐梦人”

志之所趋不可阻,穷山距海不能限。梦想照亮前方路,梦想激励脚下行。作为新时代的后勤人,我们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向着既定的目标,沿着正确的路径,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加速奔跑,奋力跑出成就一流后勤的梦想。

(二)做坚定勇毅的“信仰者”

习近平总书记说,心中有信仰,行动有方向,脚下有力量。雄关漫道、闯关夺隘,唯有坚定理想信念,保持高度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才能不为任何风险所俱,不为任何干扰所惑。

同理,我们后勤的发展要牢记不忘改革初心,为广大师生员工谋幸福,为学校教育事业发展作贡献,坚定改革方向,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一路前行。

(三)做担当有为的“拓荒牛”

历史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机遇属于勇于创新、永不自满者。

后勤事业仍有许多新的领域需要开拓创新,我们唯有坚持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以思想大解放推动改革大突破,积极探索和尝试新形势下后勤服务工作的新路子,后勤的事业才能迎来一个又一个新的春天。

(四)做只争朝夕的“实干家”

机遇不等人,问题不等人,时间不等人。实干才能创业兴业,苦干才能攻坚克难,唯有保持爬坡过坎的压力感、奋勇向前的使命感、干事创业的责任感,以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茬接着一茬干,力戒夸夸其谈不真为、畏首畏尾不敢为、腹中空空不会为,务实求变、务实求新、务实求进,以永远在路上的坚定执着,推进后勤事业再上新台阶。

 

  • 海南大学后勤保障部
  • 地址:海南海口市人民路海南大学
  • 电话:0898-6627 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