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海南大学后勤保障部(总务后勤处)网站!
    怀念记忆中的楼管
    2011年11月08日 09:07

由旅院调到水电中心已经四个月了,每周都要抽出时间到学生区 各楼宇回收水电师傅的派工单,一则是协助师傅工作,还有一个原因是借此机会寻找记忆深处的楼管

在最渴望知识的年代,没能进入到高校深造是我最大的遗憾。所以,八年前,当我有机会进入高校工作时,对其间的一切都充满了尊敬和珍惜,那时旅院刚建院三年,如同许多初成立的企业一样,处处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也就是在那时第一次知道了高校有楼管这个职业,在旅院,每天接触楼管,觉得他们的着装和行为举止和楼管这个既是管理者又是服务者的身份都比较接近,因此对这个职业充满了向往,-------由于旅院当时的独立体系,从未与海大接触过,直至有一天(好像是05年)偶尔从运动场路过,透过5号公寓明亮的大门看见一位女楼管身着藏蓝的的正装纯白的飘带衬衣,站立在服务台内,只是那一瞥,容颜模糊,但是她整个的状态和身后干净豁朗的背景,足以让人感到一种气场,这种气场和海大的身份搭配得非常匹配;也是那一瞥,足以令我感到旅院楼管和海大楼管的差距,这种差距甚至使我没有足够的底气驻足仔细观察,在此之前,对海大后勤集团引进了一批应届大学生充实到一线岗位的做法已有耳闻,当时在心里我已把她归入此类,虽然,没有看清长相但是感觉非常好,这种感觉让我想到了自己当初从事酒店工作的原因,多年以前只是被电视剧《公关小姐》和《大酒店》中总台接待人员的着装吸引,就投身到酒店行里中,这种制服一连穿了四年,今天又一次在校园中看到这种着装,感到一种久违亲切的同时,又一次感到一种差距和压力。

转眼之间六年过去了,旅院已经与海大合并,当我以一种自家人的身份重新寻找当年让我感到差距的形象时, 却始终找不到那个影子,五号楼内,当年的豁朗大气的背景,已被现在过于生活化的场景取代,看到的多是随处可见的随性和慵散,我在想,那个让我感到有差距和努力动力的楼管那里去了?也许已经离开,也许已被这种氛围同化,在我心中,我愿意是前一种原因。

一个国家,一个集体刚成立时生气勃勃,蒸蒸日上。但是,这种气象没办法持久,是否这已成一个规律?旅院当初成立时,后勤招聘的门槛也颇高,到了后来,门槛已被磨平,就如同人的精神被磨平一样,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们心中缺少一种信念和责任:你是谁?自己代表谁?信念支配行动,这方面的典范当属开国总理周恩来。共和国成立之初,周恩来就对为她准备服装的部下嘱咐:我是政府总理,代表新中国的形象,我的着装要表现出中国人的脸孔,布料一律用国产货,这种信念和责任几十年如一日的支撑着他,无论在何种场合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状态:青年时的英姿勃勃,中年时的沉稳潇洒 老年时的优雅从容,一直到七十年代进入古稀之年同联合国秘书瓦尔德海姆会面,秘书长说,在你面前,我们西方人还是野蛮人,这种形象,至今无人能够取代。

在我们心中可否有过这种想法,我的形象代表海大后勤的形象,我不能被别人认为只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看门的”,“扫地的”。假如有这种想法,就会让自己随时处于一种工作状态中,精神饱满,充满激情。我们后勤缺乏的就是这种想法和状态,国家军乐队的队员无论寒暑每天都要练习演奏国歌,这首曲子从旋律上来讲非常简单,之所以每天练习,不是为了技能技巧的提高,而是为了保持那种庄严气氛下的演出状态,我们后勤缺乏的也是这种工作状态,这种状态来自于内心的一个理念,热爱海大,热爱后勤,我的形象代表海大的形象,我的状态代表后勤的状态-------

人生是什么?如果按照大仲马说的,人生就是不断地等待和期望。那么我期望被人尊重,而被人尊重的原因是我是海大后勤的工作者,而不是因为我本人,如果记忆中的楼管能在我们身边重现,这一天就不远了。

文:冀青云

//www.hainanu.edu.cn

  • 海南大学后勤保障部
  • 地址:海南海口市人民路海南大学
  • 电话:0898-6627 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