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研课题目标概述
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建设已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把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在当前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建设中,后勤文化建设不仅对我校后勤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也是对营造全面 发展的育人环境,提升后勤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以文化为载体的后勤文化建设效果究竟如何,职工、师生对后勤文化的认知和接受程度又是怎样的,正是本课题调查的背景和研究的出发点。
为此,本课题将致力于后勤文化建设服务保障我校高质量发展的命题,通过网上搜集资料、高校交流、员工访谈、数据分析等方式,在借鉴国内示范(先进)高校文化建设的经验基础上,分析调研我校后勤文化基础优势和短板劣势,进而指明尚存的不足,并提出符合我校后勤文化发展的相关建议,形成如下调研报告供各位领导参考。
二、当前海南大学后勤文化建设的现状
自2016年起由中国教育后勤协会思想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委员会组织开展的优秀文化建设先进高校评选活动以来,已有13所高校后勤被评为示范院校,32所高校后勤被评为先进院校,我校与国内知名的江南大学、复旦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后勤一起,走上了代表全国高校后勤文化建设最高荣誉的领奖台,名列示范院校之一,后勤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各高校后勤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并发挥着文化引领风尚、文化育人、服务师生、推动发展的作用。
(一)发挥党建引领,夯实文化根基。各支部、部门先后组织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主题党日活动,集中观看爱国电影、警示教育片,开展党史知识竞赛、职工趣味运动会、拔河比赛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员工活动,打造后勤更加绚丽的文化风景。举办各类培训、考察学习活动,提高认识,开拓视野,更新理念。
(二)多维宣传矩阵,营造文化氛围。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等线上线下组合宣传模式,专题报道后勤动态、典型人物事迹等,传播优秀文化,弘扬正能量,提升后勤品牌影响力。充分利用餐厅、楼宇办公场所的文化宣传栏强化阵地建设,不断改善师生生活和就餐环境,提升服务功能。
(三)树立文化品牌,助力服务升级。打造以“一中心一品牌”等品牌服务、特色服务。推动标准化餐厅建设,推出特价菜、开设自助餐饮,为师生提供美食和生活便利。开展暖心系列服务活动,帮助学生处理生活小事,开展传统节日文化体验、美食品鉴点赞活动、走进后勤系列活动等特色品牌。
(四)文化渗透人心,发挥育人功能。为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彰显服务育人精神,中心不断延伸服务内容。以融合资源为依托,搭建文化育人的实践平台。联合书院开展劳动教育共建活动,开展食品安全检测开放日、走进后厨、计量知识进校园等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到后勤各项服务的过程中来,着力加强劳动态度、劳动素养劳动增进师生员工对后勤的了解,持续推进“我为师生办实事”项目,帮助师生排忧解难。
三、后勤文化建设的制约因素
1. 文化建设的认识缺乏深度和系统性。当前各部门虽然按要求开展了一些活动,但只局限于对当前后勤工作产生推动作用,认识较为浮浅,思路不够清晰,缺少长远的建设目标。后勤文化建设的计划性、持续性和连贯性有待加强。
2.文化特色有待凝练。大多数的内容以学习、文体活动为主,缺乏对后勤发展历程中优秀事迹、人物等精神价值的提炼。文化元素融入程度不足,后勤文化示范区、后勤工作评比等文化活动开展较少。品牌的特色还不够明显,未能通过后勤实践总结、提升、固化,形成后勤自身的品牌特色。
3.文化发展合力不够均衡。目前文化建设三个校区海甸校区相对活跃,儋州、城西校区的文化活动较少。文化活动中心层面组织多一些,各部门主动谋划较少。宣传的深度、广度也不够,持续向外界发声的主动性、自觉性有待加强。
4.缺乏高素质的队伍。后勤人员学历普遍偏低,高中以下379人,占总人数75%,具有全日制大专以上的占总人数16.6%。在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中真正研究文化建设这门工作的人员更少,文化经费保障有限,职工队伍整体战斗力偏弱,无法使后勤管理和服务者在深刻理解高校后勤文化精神的基础上开展各项工作,这也是后勤文化建设难以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5.服务文化整体提升有差距。虽然近几年后勤加大了服务保障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开发了网上充值、移动支付、宿舍管理系统和校园一卡通的共享使用等,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服务对象的体验感和后勤服务管理等,但是将后勤文化与服务理念的要求固化为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仍需要借助后勤信息化的发力。
四、以文化建设助推后勤高质量发展的对策思考
(一)顶层设计,系统谋划,筑牢文化建设基础。后勤文化建设的繁荣发展离不开背后顶层设计,建议出台《后勤文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 ),明确目标定位,方向路径和经费保障。成立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综合办公室负责文化建设专项工作,支部书记作为文化活动的召集人,形成党委、基层和党员职工充分参与的文化建设管理体系,使文化建设的空间拓展得更宽。
(二)巩固成果,文化赋能,补齐文化建设短板。依托党建文化,创新活动形式和载体,在汲取往年文化积淀精髓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致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符合时代精神、展现后勤特色的优秀后勤文化。积极培育职工的家校情怀,抓好经常性的典型引路、模范表彰工作,在后勤各个岗位上选树更多的先进人物或者发布员工的工作经验分享,鼓励不上讲台的后勤人成为师生“瞧得起、信得过、记得住、传得开”的老师。管理部门可在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等方面发力,利用校内文化资源、如校史馆、图书馆等,开展一系列文化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活动,提高干部职工队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三)多点发力,强化宣传,营造文化发展氛围。各党支部、部门、工会要发挥各自优势,主动联合校内学工处、书院、工会,校外的有业务联系单位等,积极参与组织策划开展文明食堂、美丽校园、美食文化等一系列特色的文化活动,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要加大阵地宣传力度,积极向后勤教育参考、后勤协会网站投稿,不断扩大后勤宣传影响面。充分利用灯箱、宣传栏、公众号将文化理念、安全卫生、法制教育、职业道德、先进典型和核心价值观等进行广泛宣贯,使后勤文化逐步深入到每一位后勤人的心中。借助食堂多媒体设备投放劳模、伟人或者学校十佳教师、杰出校友、大学生年度人物等案例,让师生处处学先进。
(四)文化引领,优化执行,培育文化发展动力。在借鉴国内文化建设示范高校的经验基础上,一是建议后勤内部建立完备的荣誉体系,既有聘用的人员,也有派遣的人员,甚至对外包企业的表彰。二是建议“专”“精”“特”“新”等方面下功夫,除经常性的劳动技能竞赛外,还要借助校内外的力量,参加协会举办的各类文化论坛、文化沙龙等,促进后勤文化交流,把后勤文化建设的扩张力发挥至最大,实现职工整体素质的新提高和新跨越。三是适时选派优秀干部赴国内高校开展文化建设调研交流,拓宽工作视野,增长见识。
(五)创新手段,加强协作,助力文化建设提质。要自觉与时代接轨,用新视野、新理念去推进后勤文化的创新和工作手段革新。一是建议充分应用信息化手段将互联网技术与后勤工作融合,把管人、管财、管物和服务师生的各环节的信息和运作统一纳入网络管理平台,以实现工作任务标准化、组织管理网络化、服务过程可视化、效果评判精确化的目的。二是从“服务对象”的体验出发,设身处地地关注“服务对象”的需求,当“服务对象”提出服务要求时,后勤员工就要能够积极响应,做到快速、准确,最大限度地实现后勤服务保障的效率和效能。
张树亮 符万祺 宋翰文 陈颖
2023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