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海南大学后勤保障部(总务后勤处)网站!
    重塑乐观 —雕塑《艰苦岁月》带给我们的思考
    2015年05月18日 17:07

《艰苦岁月》这幅雕像是我们很熟悉的一幅作品,我一直以为这幅作品是以红军长征为素材,直到参观了海南解放65周年图片展才知道,这幅雕塑是潘鹤受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的委托为建军30周年美术展而创作的,表现了第四野战军解放海南的的情景。当时画家没有选用常规的胜利大反攻场面的思路来表现这一题材,而是选用以表现艰苦斗争的场面来创作,最终形成了现在的这幅作品:在海南岛上,艰苦的战争间隙,老战士快乐地吹奏着笛子,小战士托腮倾听,憧憬着未来美好的生活-----

学生时代欣赏这幅作品,为战士在艰苦的岁月中乐观向上的精神感动,而此次在这个特定的氛围中欣赏这幅作品,感动之外有敬重,敬重之中还有一种别样的感受。

四个展区、上千张图片,每张图片都在诉说解放海南65年的沧桑巨变,这些变化使我感同身受。20多年前,初来海南,我连BP机都没听说过,而现在手机都成了大众生活须臾不分的物品----,我们现在拥有的生活不用说在艰苦岁月中的前辈,就连自己也当初都不会想到,但是我们拥有了他们在艰苦岁月中无法想象的生活,却丧失了他们在艰苦岁月中的乐观的品质,乐观的人所受的磨难无量,前途也无量,这一点无须到古今中外成功的励志故事中去求证,仅从此次图片展中的创造了23年红旗不倒奇迹琼崖纵队的将士、解放海南岛的四野官兵,为新中国的建设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回国参加建设的海外华侨的一幅幅生动感人的图片故事中我们就可以得到求证。就是这样一种让人敬重的品质,催人奋进的品质,为什么现在却成了稀缺品?纵观我们身边有一种焦虑和戾气在隐隐的弥漫,也有一种慵懒和闲散在扩散, 唯独少了艰苦岁月中的昂扬和乐观。有时候也在想乐观是怎样消失的,但是繁杂的工作容不得多想,此次在图片展看到这幅雕塑,一个很浅显的答案浮现了:在艰苦的岁月中,能保持乐观,是因为他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有对未来美好的憧憬。现在,有的人欲望越来越多,满足的速度总也赶不上滋长的速度,有的是因为阶层的固化,自知未来已经定型,对未来有一种一眼看到头的无望,如此想来在艰苦的岁月中保持乐观不易,在和平安逸的环境中保持乐观更不容易,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中国发展起来后问题,不会比发展之前的问题要少------,现在我们面对的困难和问题比战争年代、物质匮乏的年代更复杂,在这种时候,更需要大家拥有乐观的品质,也许我们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无法树立远大的信念,那么至少可以回头看艰苦的岁月中,前辈面对的“天当被,地当床,野菜椰果当干粮”的困窘,是否比我们现在工作中纠结困惑、生活中的失意彷徨更加难以克服?同样是在这块土地上耕耘,65年前的他们,工作是在荒山野外,施工是靠人拉肩扛;同样是在大学,他们上课是在茅草房,我们是在空调房,依靠网络处理着他们当年也许要付出生命才能完成的工作,人如果不能拥有这种向前看的胸襟,至少应该拥有回头看的觉悟,简简单单的回头看,所谓的一些不平衡、不满足都应该抵消了, 借毛主席的名言: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与大家一起共勉。

文:冀青云

//www.hainanu.edu.cn

《艰苦岁月》雕像翻拍照片

//www.hainanu.edu.cn

  • 海南大学后勤保障部
  • 地址:海南海口市人民路海南大学
  • 电话:0898-6627 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