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服务集团物业管理中心 陈 剑 飞
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各地各高校开展得很不平衡,一些高校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还没有把这项工作放到应有的位置上;一些高校对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任务、特点和规律等,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等等。这些都是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但是理顺管理体制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当务之急。
心理辅导咨询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国外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都必须有辅导心理学、临床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工作硕士以上学位,还要有较多的实践经验,相比之下,国内的从业人员还远远不能满足这种要求。尽管北京市67所高校中有28所已经设有心理咨询机构,但调查发现,高校从事心理咨询和辅导的人员以兼职居多,专职人员少,其中大部分是经过短期培训后上岗,缺乏系统的专业训练。据报道,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处处长、大学生心理咨询研究中心主任王建中告诉记者,“目前师资欠缺已到了严重影响教学的程度”,他介绍说,香港和国外,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与学生的比例一般为1∶1500,而北航有两万多名学生,专职的心理辅导人员只有两人。另据资料表明,北京市开展心理咨询的28所高校中,心理教育师资与学生的比例为万分之六,其中包括大部分兼职人员,实际比例为万分之二。
从我国国情来看,仅靠从国外引进心理辅导人员是无法满足现有需求的。因此,加强对现有心理健康教育从业人员的培训就成了解决师资奇缺问题的重中之重。北师大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认为,培训可以分三步进行:首先,对高校心理辅导站的骨干进行培训,把他们送到心理咨询搞得比较好的国家或地区去观摩学习,重在借鉴他们关于心理辅导的思想。其次,培训高校从事心理辅导的专职人员,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最后,通过骨干和专职人员来带动其他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提高整个心理学教育的师资水平。
除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外,高校心理教育缺乏规范管理、体制不顺也是制约心理健康教育迅速发展的“瓶颈”。北京高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研究课题组的调查显示,在28所高校已建立的心理咨询机构的隶属关系多种多样,60.7%挂靠学生处,17.9%挂靠社科部或德育室,7.1%挂靠心理教育科研部门,7.1%为学校直属,3.6%归校医院管理,3.6%不明确。因为隶属关系不明确,无人监督,无人管理,工作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而且容易导致受过心理专业训练的人员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加之职称不明确,工作报酬低,使得有限的心理教育师资流失严重。
针对上述“瓶颈”问题,教育部社政司司长顾海良教授要求各高校采取专、兼、聘等多种形式,建设一支以少量精干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要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管理体系中,进一步完善或健全工作体制和体系。
如何让大学生远离“心病”?
一间不大的屋子,向阳,两张靠椅,一株说不上名字但枝叶葱绿的植物,一个小圆桌,桌上一盒面巾纸。拧开灯,光线明亮而柔和。这就是出现在记者眼前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心理咨询室。据北航心理咨询研究中心马喜亭副教授介绍,装饰务求简约,明亮的灯光可以营造一种温馨感,有利于前来咨询的学生放松心情。
目前已有许多高校开展了心理咨询与辅导。既有像北航这样适合个别咨询的心理咨询室,也有团体咨询与辅导。马喜亭副教授告诉记者,从周一到周五,每天下午两点至五点为咨询室的开放时间,来咨询的学生很多,其中有一些确实是心理问题比较严重。在他看来,当咨询者向你倾诉时,切不可以你的价值观来评判咨询者,要做心理咨询人员,必须克服喜欢说教的毛病,你的责任是引导咨询者说出想说的话,减轻他的郁闷情绪,自己最好以听为主。心理咨询是一项见效慢的工作,来咨询一两次,是不可能彻底解决心理问题的,但只要坚持,就会逐步减轻心理疾患,慢慢地恢复正常。
由于从事心理咨询的师资缺乏,所以团体辅导就显得更为重要,而且,大学生面临许多共同的人生发展课题和相似的问题,他们也更认同同龄群体的肯定。因此,适当开展诸如“自信心增强小组”、“人际关系训练”、“领导才能拓展”等活动,让学生通过相互接纳、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帮助达到改善适应的目的,矫正原有的不善处理人际关系、自信心不足等心理问题。要让心理健康教育见实效,仅有心理咨询是不够的,开好心理教育课也很关键。北航学生处处长兼心理咨询研究中心主任王建中认为,开设心理教育课的目的不是培养心理学专业的学生,而是让学生掌握调节自己心理的方法。据他介绍,北航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后,每学期选修的学生都达600多人。另外许多高校还定期请来著名的心理学家,举办心理学专题讲座。北京高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研究课题组建议,提出一个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教学大纲,争取在2002年达到每个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不少于10学时的心理教育。
除了开设心理教育课、开展心理咨询外,在学生入学时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对其进行筛选,建立心理档案,有针对性地对心理问题较大的学生进行跟踪、咨询、治疗,也已成为众多高校的共同做法。北航从1990年开始,对每届新生进行心理普查,一般来说,每年都会有十几个心理问题较严重的学生,通过对他们的密切关注和重点辅导,把最危险的人控制住,从而使得北航10年来未发生一起因心理问题导致自杀的事件。开课、咨询、建档,利用高校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校刊、校报、橱窗、板报等媒体,通过第二课堂,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强化学生参与意识,提高学生兴趣,等等,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越来越多,也许今后在实践中还会探索出新的方法。总之,采取什么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达到优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防治心理疾患的目的。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心理问题高危人群预警机制,认真开展摸排工作,特别注意防止因严重心理障碍引发自杀或伤害他人的事件发生,做到心理问题及早发现、及时预防、有效干预。督促高校建立咨询教师值班制、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制,建立从学生骨干、辅导员、班主任到院系、部门、学校的快速危机反应机制,建立从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到校医院、专业精神卫生机构的快速危机干预通道。
参考文献:
〔1〕马立骥,李国柱,对高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期刊,2005年第5期
〔2〕吕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从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入手.中国高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